李拉弟
乡俗里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这句老话在很多地区都很流行,中伏为什么要吃面了?与人类进化过程中积累的饮食经验有关。
人类生存于宇宙之间,与自然界是一个阴阳平衡体,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才能促使人体维持这一平衡。医学常说“补在三伏”,要以温食为主。俗话说:夏日阳气损,五谷杂粮补。吃五谷,麦补肝、黍补心、粟补脾、稻补肺、菽补肾,粟是小米,菽是豆类。夏日进补是要益气补虚、扶阳去火。《国语·晋语》中说:“蛊之慝,谷之飞实生之。物莫伏于蛊,莫嘉于谷,谷兴蛊伏而章明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蛊伤害嘉谷,是从谷子扬起的灰尘中生出来的。物体中没有不隐藏蛊的,也没有比谷子更好的东西,谷气兴起,蛊就隐藏起来,谷子不霉烂生虫,人吃了就得益。
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古代人认为阴历五月为恶月,或称毒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东晋史学家孙盛撰写的《魏氏春秋》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魏明帝在伏日之时,按照习俗赏赐何晏热汤面吃。何晏当场领赐,不一会儿,他便吃得大汗淋漓,就用汗巾和袖子反复擦汗。可他擦完汗后,脸色显得更加粉嫩莹润了,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这个“傅粉何郎”的典故无意中透露出伏日喝汤面的北方习俗。
酷夏新收小麦磨成的面粉,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大有裨益,新鲜的粮食作物生物细胞活跃,有利于人体的胃肠吸收,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夏季发汗可以排除体内毒素和杂质,祛毒排毒,最终达到驱病防病的功效,但从阴阳平衡的传统理论来讲,排汗过多,人体本身“小宇宙”就失衡了。为保持人体“小宇宙”平衡,就得借助饮食增补,所以伏天吃热面是符合养生科学道理的。现在人们盲目吹空调、吃冷饮,是违背传统养生中阴阳平衡理论的。《黄帝内经·灵枢》中有:“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中伏阶段,自然环境潮湿闷热,不但人们发愁做饭,就是吃饭也不是太香。人是铁饭是钢,吃上饭有营养身体好,才是平安度恶月的资本。勤劳的人们就变着花样儿准备饮食,在太原“二伏面”的种类非常多,有牺汤、清汤面、臊子面等汤面,焖面、熥面、凉面等干面,拉条子、剔拔股、手擀面、搓鱼鱼、掐疙瘩、揪片子等,各种手法可谓发挥到了极致。不过,太原过伏天最顺口的还是蒜泥麻酱凉面,家常小拉面出锅后用凉水过一遍,也叫“过水面”,撒上黄瓜丝、香菜、小葱,浇上用凉白开调好的芝麻酱,就上瓣切片的大蒜,吃到嘴里,由内向外地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