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理论研究
司法公开: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分享到:
作者:周陈华 夏裕峰  发布时间:2018-12-03 14:53:32 打印 字号: | |
  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实质性进展和系统性集成,实现了从“大写意”向“工笔画”的迈进。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人民法院当把握战略主动权和历史机遇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进一步突破瓶颈、疏通堵点,推进司法公开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紧紧围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扎实推进司法公开工作,实现了提升司法透明度、打造法院核心竞争力、增加群众获得感的有机统一。可以说,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实质性进展和系统性集成,实现了从“大写意”向“工笔画”的迈进。在此进程中,人民法院聚焦主要矛盾、紧盯主攻方向、突出主打动作,顾大局、谋长远,打基础、做潜功,着力夯实三项基础。

  夯实思想基础。司法公开始终离不开理念更新。审判公开是被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及三大诉讼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最高人民法院于1979年制定《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试行)》,于2009年发布《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但当时仍存在公开范围狭小、程序审批严格等局限。伴随着司法公开向纵深发展,法院干警的公开观念亦在与时俱进。如今,“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敢于公开、善于公开、乐于公开正成为干警的行动自觉。

  夯实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秉承“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提公信”的定位,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责任落实。自2013年开始,连续推出《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等10余个规范性文件。2016年9月正式开通中国庭审公开网,至此,构建出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等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并修改了《人民法院法庭规则》,形成了全流程、全方位和全透明的公开格局。

  夯实硬件基础。围绕智慧法院建设目标,加速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3.0版,以高度智能化的运行与管理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司法公开增添强劲引擎。仅以中国裁判文书网为例,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资源库。到今年11月中旬,该网文书总量突破5500万份,访问总量突破两百亿次,无论对推动裁判标准统一,还是提升公众法治意识,均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司法公开是一个精细谋划、精准施工的过程,是一次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契机,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五对关系的统一。

  一是实现了法院供给与群众需求的统一。人民法院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实现了由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由选择公开向全面公开,由形式公开向实质公开,由内部公开向外部公开等多重转变,人民群众参与、了解、监督司法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人民法院能够与时俱进加以升级扩容,让司法公开在形式上丰富、在内容上提档,真正做到了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二是实现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统一。最高人民法院注重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从战略意义、目标任务、载体建设以及相关考核机制完善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为全国法院推进司法公开指明了方向。同时,各基层法院积极利用接地气的有利环境,加强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司法网拍机制,等等,创造出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实现了法院知名度、群众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度的同步提升。

  三是实现了内部规范与外在监督的统一。当外在关注的目光越来越密集,人民法院立足自身、着眼长远,努力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强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性、低成本的诉讼服务。加速司法体制改革的落地,构建新型审判权运行机制、促进庭审实质化,让法官裁判能力及案件办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加强内务管理、队伍管理,进一步祛除法院建设的顽疾痼障。

  四是实现了动能塑造与难题破解的统一。近年来,面对基本解决执行难、家事审判改革、立案登记制实施、普法责任制落实等系列重大任务,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公开的牵引,推动了系列难题的有效破解。如,执行攻坚中的全媒体直播活动,借助媒体的全流程、全覆盖的公开,既曝光了“老赖”,又展现了法官风采,还传播了执行知识,起到了以点带面、以简驭繁的效果,极大地促进了执结率的提升和诚信导向的树立。

  五是实现了正面传播与舆论引导的统一。人民法院先后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常态开展“司法公开日”活动,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知名网友、基层群众等各个主体进行公开,有力传播了司法正能量。同时,坚持以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原则为指引,对各类舆情能够做到有问题早处理、有质疑早回应,提升了危机应对和处理的水平。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人民法院当把握战略主动权和历史机遇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进一步突破瓶颈、疏通堵点,推进司法公开向纵深发展。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秦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