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试点法院之一,山东省武城县人民法院近年来在调解、判决和预防家事案件、家事纠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家事案件特点,适应家事案件调解和裁判需要的新的审判机制。同时,该院大力推进多元化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并在预防家事纠纷中充分利用法院的资源,拓展法院的审判功能。在武城法院进行的改革创新中,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尤其值得重视和肯定。
一、法院依职权查明当事人的婚姻、家庭状况
在法院受理的家事纠纷中,离婚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类案件一般都是原告主张婚姻已破裂,坚持要离,被告则主张夫妻关系虽然出了问题,但并未破裂,坚决不同意离。由于婚姻关系的特殊性,提出主张的当事人往往都无法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审理案件的法官仅仅通过庭审也很难查明双方婚姻的现状。在进行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前,不少法院对这类案件采取这样的做法:法官象征性地做一些调解工作,调解不成,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六个月后,原告如再次起诉离婚,法院很快就认定婚姻已破裂,作出准予离婚的判决。这样审理离婚案件虽然从表面上看也符合婚姻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但社会效果并不好,一些并未真正死亡的婚姻解体了,一些原本有可能、有希望继续存在的家庭破裂了。这种简单化的做法既不符合法律的精神,也不利于保持家庭关系的稳定,更不利于未成年子女的成长。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武城法院通过设置家事调查员制度,对拟离婚的夫妻,委托家事调查员,通过走访邻居、社区、工作单位,获取当事人夫妻关系状况、子女状况的更多信息,将所获得的信息提供给审理案件的合议庭或独任法官。借助这些信息,审理者可以准确判断当事人婚姻的现状,准确区分确已死亡的婚姻和面临危机但尚可挽救的婚姻。对那些处在危机中的婚姻,大力进行调解,做当事人细致的思想工作,促成双方和好。对确已濒临死亡的婚姻,无论是调解离婚还是判决离婚,也都通过要求当事人申报财产、对当事人申报进行调查核实,依法对夫妻共有财产作出公平合理的分割。
应当看到,对于家事案件,法院采取职权调查是必要的,也是符合民事诉讼制度原理的。一般的民事案件仅仅关乎当事人的私人利益,因而法院审理这类案件原则上采用体现当事人主动性、由当事人负责的提出原则(即辩论主义原则),根据该原则,事实由当事人向法院主张,法院不得将当事人未主张的事实作为裁判的依据;一方在诉讼中主张的不利于对方当事人的事实,对方当事人只要作出承认,法院便直接将其作为裁判依据;对于查明事实所需要的证据,也主要由当事人调查收集,法院不主动调查收集证据。但是,对于涉及身份关系的家事案件,因该类案件不仅仅关系到当事人自身的利益,还同社会的公共利益紧密相关,需要采用与当事人提出原则相反的原则——法院职权探知的原则。根据此原则,法院应当尽可能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法院调查事实的范围不受当事人主张的限制,可以调查那些当事人未提出但对正确处理案件所需要的事实;法院如果认为当事人自认的事实不真实,可以不顾自认继续对事实进行调查;为了查明事实,法院也可以主动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
二、落实、创新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面对日益增多、日趋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仅仅依靠法院、通过诉讼应对、化解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针对社会发展的这一特点,最高人民法院多次提出和强调要构建多元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武城法院在家事审判方式改革中,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要求,积极探索适合于家事案件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武城法院结合本地实际,除了在本院设立专门的家事审判庭外,还联合司法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组建家事调查员团队、家事调解员团队、心理辅导员团队、调解回访员团队、少年观护员团队。正是法院内外的“多兵种联合作战”,才使得一些难以化解的家庭纠纷得到顺利解决。
三、延伸和拓展与家事案件相关的工作
武城法院在化解家事矛盾纠纷方面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法官们不只是调解和裁判案件,而是把工作做到案件之外、纠纷发生之前有很大的关系。在武城法院的法官们看来,离婚案件、子女抚养纠纷、老人赡养纠纷增多,绝不仅仅只是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在新的社会条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意识问题。因此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对诉讼到法院的家事纠纷进行调解、裁判并不能从深层次解决问题。于是,他们走出法院,针对问题家庭和问题未成年子女,开设“三大指导课堂”,从心理、法律、沟通技能三个方面对当事人、对未成年子女进行辅导、帮助,解开他们的心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处理家庭关系的观念。法官们还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宣讲,使群众了解到和谐的家庭关系对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父母离异、家庭解体对未成年子女造成的无法弥补的伤害。这些拓展工作,从源头上防范、减少家事纠纷,对当地社会的发展、对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