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分享到:
作者: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 黄志丽  发布时间:2016-04-20 08:43:38 打印 字号: | |
  1995年,我考入芗城区法院。当时,在我眼里,法官就是包青天式的人,对这份职业,充满着崇敬和期待。

  文秘专业毕业的我,刚当书记员时,一个人跟四个审判员,业余时间,还要完成7年的法律专业学习。那时候,母亲病重,我每天单位、医院、家里三点一线。家里的事、案子的事,一件都不曾放下。

  2002年,我开始独立办案。那时候,因为缺乏办案经验,怕超审限,怕办错案,怕被改判发回,我常常处于焦虑之中。记得有一起相邻土地纠纷案,被告家的猪圈侵占了原告0.6平方米的地,我当庭判决被告返还侵占的土地。3个月后,当我在村里遇到一位90多岁的老大爷,他说的一句话,却让我五味杂陈。他说:那件事虽然结了,但堂兄弟两家人再也不来往了。一个小小猪圈,毁了三代人的亲情。

  时至今日,我依然深感遗憾。这个案子的前后过程,犹如给我打开另一扇窗户。规则之治没错,但法律背后还有复杂的情感,事实之中还有难解的缘由,一份看上去无可挑剔的判决书,不一定就能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从那以后,我更加注重发现纠纷背后的问题,努力寻找最佳的化解方法。我曾经办理过一个案子,六兄妹书面约定,瘫痪的父亲和患有精神病的弟弟由最小的妹妹照顾。等父亲百年后,父亲的房产全部归小妹妹所有。父亲过世后,哥哥姐姐却主张协议无效,要求分家析产。这起案件若简单判决,省时、省力,但因有了前车之鉴,我多次走访了社区、邻居,了解真相,并分别找到几个原告,我问他们:“你们摸着良心告诉我,对父亲、对弟弟,你们都尽了赡养、抚养的义务了吗?想想你们的小妹付出多少!”在我反复的劝解下,几个原告都沉默了,撤回了起诉。我更加坚信,我们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俯下去的是身板,树起来的却是信任。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案子越来越多。刚开始一年结案几十件,渐渐地,两三百件,甚至四五百件。为了又好又快办案,“五加二”“白加黑”,对我来说是常有的事。每天还会有当事人来找,诉苦的、流泪的、吵闹的,什么样的人都得接待。有一次,为劝说一个想要自杀的当事人,我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推门看到老爸在客厅的沙发上打盹。我眼睛一热,说:“爸,你怎么还没睡?”老爸笑着说:“在等你啊,知道你忙,不敢给你打电话。你没回来,爸爸睡不着。”

  面对家人,除了感恩,我更多的是愧疚。那些年,母亲身患重病需要高额治疗费,我的工资只有五六百元,我也曾经犹豫过是否要辞职,但我又是那么热爱法官这个职业,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更多的人排忧解难!所幸的是,家里人都理解我,最困难的日子就这么熬过来了。

  很难找到一份职业,让你看到人生百态、感受到喜怒哀乐;很难找到一份职业,让你每天都面对挑战,哪怕同样的案由,不同的当事人、不同的起因,会将事件引向什么样的结局,都需要你的智慧和耐心。每一份裁判文书,必须有缜密的逻辑,每一起案件的审结,都有一种获得成就感的满足和喜悦,这个过程体现了价值衡量的美妙、利益博弈的精巧,我时常陶醉其中,乐趣无穷。

  做法官这么多年,我也常常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情考验。案子到了法院,有的人就是想托个关系,找个人情,求个心安。遇到说情打招呼的,我除了讲清政策和法律,还会说服说情人助力化解纠纷;碰到送礼的,我也会委婉拒绝;有时压力太大,我就会直接请领导出面解释。我始终记住:在当事人眼里,法官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所以一言一行至关重要。

  这几年,我在想怎样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领导非常支持我的想法,于是,黄志丽法官工作室正式成立。从现在来看,效果很好,路子走对了,受到群众的欢迎。我想:要让这种受欢迎的工作模式,走出一条可以复制的路子。

  我们都知道,司法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我不希望大家都变成黄志丽,我希望的是大家都超越黄志丽。当年师傅怎么带我,如今我就怎么带徒弟,没有传帮带是会断代的。领导成立工作室的初衷,也是希望它能成为年轻法官的培训基地,让他们学一学怎么跟群众打交道,田间地头再脏,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坐下去;家长里短的矛盾再激烈,我还是无怨无悔地耐心调处。我想教会他们怎么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怎么做群众的贴心人。一个法官打动当事人不仅要靠法律的力量,更要有爱民的情怀。

  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我越来越热爱法官这份职业。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需要我们这一代法官的坚守和奉献。面对改革的大潮,我将同全国法官一道,义无反顾,砥砺前行,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秦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