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总是选择比别人更难的路”
——记福建漳州芗城区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黄志丽(下
分享到:
作者:乔文心  发布时间:2016-03-25 08:51:26 打印 字号: | |
图为黄志丽在法官工作室门前耐心向群众释法。资料图片
  黄志丽并不愿过多谈及自己的生活,对她而言,对工作的真诚投入和由此带来的获得感,可以延伸到对个人生活的感受中去。她认为,缺失了对职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激情,生活也难有精彩的呈现。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黄志丽似乎都有意选择逆流而上的路,她将大量的时间放在那些需要更认真、更耐心、更辛苦的事上,从未疲倦。

  记者在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她做了许多人难以做到的事,对当事人尽了普通法官难以尽到的心。”

  有困难,找黄法官

  凌晨1点,阿华本想在漳州大桥上结束生命,但她突然想起,黄志丽说过:“有什么事就找我。”虽然仅仅是为自己调解过婚姻矛盾,有过数面之缘,阿华还是决定信任这个笑容温暖、语气坚决的女法官。

  黄志丽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漳州大桥,看到怀有身孕、被家人赶出无家可归的阿华,严厉地说:“命只有一条,办法有很多。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黄志丽陪阿华待到凌晨4点,打消了她轻生的念头,并为她安排了住处。

  “这段时间,她有空就来看我,不是带东西,就是给钱,陪我渡过了难关。”阿华告诉记者,离婚后,黄志丽还帮她介绍工作,给她女儿找幼儿园并垫付学费等,“没有志丽姐,就没有我和女儿的今天。”

  很多时候,黄志丽感到自己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法官。

  曾经有老人因儿子不尽赡养义务而找到黄志丽,明确表示“不要打官司”“不要判决书和调解书”,因为会引人非议,只是想请黄志丽帮忙“调解一下”。这样的案件在黄志丽法官工作室中并不是少数。

  在一起关于购买墓地的经济纠纷中,调解时的胶着期较长,当事人是一位阿婆,每次跳完广场舞后如果瞄到黄志丽在法官工作室里工作,便从门外探进头来:“小黄,你在哦!等我一下!等我一下!”边说边跑到卫生间里套上孝服,坐在工作室里大哭。

  对此,黄志丽哭笑不得,只能每次开庭前就早早来到阿婆家安慰她,告诉她案件进展情况。这个案件先后调解了8次,最终调解成功。

  尽管曾经一年结案500余件,平均每天都有一两件案件,但对于黄志丽来说,最耗费精力的并不是案件本身,而是案件之外的群众需求。她把爱心延伸到案外,耐着性子,去做别人不愿做或做不好的琐事、难事。多年来,黄志丽先后走访近万名当事人,足迹遍布辖区的每个角落,群众常亲切地喊她“丫头”“闺女”“妹子”。

  “以和善、勇气、智慧赢得认同”

  芗城区人民法院的黄倩茹永远记得自己作为书记员和黄志丽共同办案的日子。

  在商品房逾期交房的案件中,群众情绪激动,很容易就会演变成群体性事件。第一次到小区驻点的黄倩茹一进入社区就被维权的业主围住,内心十分害怕。她偷眼观瞧黄志丽,发现她很快就控制住了场面,先用耐心解释让业主们心里有底,疏导情绪,再让他们分批提交材料,有序排队。

  “志丽姐气场真的很强大,情商也是超高的,才能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处变不惊。”黄倩茹表示,除了调解的技巧之外,黄志丽对于当事人的上心也令人佩服,“分家析产的案件,当事人有十多个,她能记得每一个人的特点,跟他们聊家常。”

  “化解矛盾纠纷,就要受得了当事人的叫、受得了当事人的气、受得了当事人的难,以和善、勇气、智慧赢得认同。”黄志丽说。

  曾经在一起农民工讨薪案件中,涉诉企业对黄志丽进行威胁。“说不害怕,那是假的。”黄志丽告诉记者,当时已近年关,因为担心会将报复引到家人身上,她不敢回家帮父亲打扫卫生。但她仍然依法采取了强制措施,第一时间把钱发到了农民工手里。在黄志丽看来,对当事人而言,也许一辈子才遇到一个官司,作为法官,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黄志丽还注重传统的“传帮带”手段,并期待法官工作室能够成为年轻法官的培训基地。她表示,年轻法官的成长背景更加优越,所以就更需要学习如何沉下身子去和群众打交道。

  作为黄志丽的助理审判员,江晓筠表示,黄志丽经常能够观察到他们年轻人的困惑和压力,并及时进行开解。“跟志丽姐办案虽然很累,但能够得到锻炼,她经常把送达、调解、调查、判决这些穿插进行,办案效率很高。”

  黄志丽始终坚持不查清案件事实不轻易下判、不找到纠纷根源不轻易调解、不化解矛盾不轻易结案,这些准则,也成为了后辈学习的样本。

  “如果重新选择,仍愿做一名法官”

  谈到自己的职业理想,黄志丽表示,在她眼中,法官是最美好的职业,因为逻辑之美,因为正义之美。

  “我也有解不了的结。”黄志丽向记者谈道,她曾经有一次在村里开庭,是有关老人赡养纠纷的案件,调解十分困难,被告相当蛮横,一直在诅咒法官。开庭一上午无果之后,黄志丽和书记员在法庭默默整理材料,有一个老大伯拿着两个煮好的地瓜来送给她们,说:“孩子,吃点吧。”那一瞬间让黄志丽感动得无以复加,“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基层法官能够坚持下去,就是有这种来自群众的力量支持着我们”。

  尽管收入微薄,又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但黄志丽从未萌生退意。在母亲病重晚期,医药费动辄十几万元,依靠自己的工资很难支撑家庭开销,这时有企业高薪聘她去做法务。思忖再三,她还是拒绝了。“出去容易,但那样就再也没法回头了。”黄志丽说。

  黄志丽称,当能够帮助一些当事人的时候,那种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是没办法用金钱衡量的,生命就是一种感受和体验,这份职业能够给她带来的乐趣远多于疲累。

  “希望我接访过的每个当事人都能把我当成人生旅途中对他们有所帮助的朋友。”黄志丽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人生,我仍愿做一名法官。”她深信,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俯下去的是身板,树起来的是信任。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秦麦英